赏艺术·以美育人--油画《飞夺泸定桥》赏析
发布日期:2025-08-18 09:24: 浏览量:
《飞夺泸定桥》是刘国枢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,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。

刘国枢|油画
1959年
180cm×133cm
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
这幅画作再现了红军22位将士,为了抢占泸定桥的激烈战斗时刻。画面苍茫大气、庄严肃穆,用笔用色奔放,主色调采用苍黄和黑褐。作者为了展现地势的险恶,以纪实兼象征手法,将铁索桥置于画面的上半部分,采用仰视的角度,给人一种动荡欲坠的感觉,来反映抢占桥头的红军勇士的神采,彰显出红军不惧艰难险阻、不惜付出生命的崇高精神,河面、桥梁、两岸构成具有美学价值的几何图形,传递出稳固的力量,同时突出河水的湍急以及两岸的陡峭。冲在最前面的战士,跨步跪立在铁索桥上,半身探出桥外,一手紧握锁链,一手握射击,让人联想到红军突击队队长廖大珠英勇无畏,身先士卒。画面的右侧,桥头燃烧的火焰、弥漫的硝烟,交幻成火红和烟灰之色,既暗示了敌军火力的凶猛,更寄寓了红军勇士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伟大长征精神。河对岸的山脚下有一排飞溅的水柱,是敌人疯狂扫射溅起的水花;勇士们所在的铁索桥,线条简洁明了,由远及近,呈现出透视的效果。勇士们或蹲跪,或匍匐,或挺立,他们手抓铁索,脚踩摇晃的铁链,穿越弹雨烈火,高低错落,就像铿锵的音符,演奏了一首激昂奋进的冲锋序曲。
13根铁链,不仅托举着红军北上的希望,更见证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不朽传奇。大渡河奔腾不息,泸定桥边如今已经建设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: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。馆内陈列的油灯、桥板悄悄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。
学校官方微信
学校官方微博